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論大和解

法會主席當日曾考慮參選,並打算在其政綱中提出「大和解」理論。雖然他最終「被放棄」參選,但現在有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拾其牙慧,可見曾主席與黨中央的論識一致,可喜可賀。

然而翻查資料,最早在華人政治世界提出一套完整「大和解」概念的人,相信是台灣的施明德。他在1995年出任民進黨主席時,提出「政治大聯合,社會大和解」,但卻遭到國民黨以至民進黨內部的猛烈抨擊,甚至賠上其政治生命。

施明德當時指出,台灣社會在民主化的初期,在多次選舉中一再出現刻意挑動的族群對立,製造「台灣人」對抗「外省人」的氛圍,長此下去將會外危及台灣的民主發展。他認為出現族群對立的原因,在於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製造的歷史傷痕,形成身為外省人的「原罪」和本土社會的心裡創傷。他覺得自己作為台灣最大反對黨主席,同時也是一個戒嚴時期的受難者,有責任提出以寬恕、包容和寬容的「大和解」主張,台灣社會才能有能力面對中共的文攻武嚇,以及解決黑金政治和族群衝突等問題。而要實現「大和解」,治上必須要有「大聯合政府」,即推行政黨聯合內閣制,讓所有主要的政治力量都能參與國家政治資源的分享,結束政治資源由一黨壟斷的時代。

為何表面上如此「政治正確」的主張,當日反會受到藍綠陣營的攻擊呢?首先民進黨內部一方面有人認為這是向國民黨投降,另一方面有人則指出若實現大執政聯盟,最大得益者只會是從國民黨分裂出來的新黨,民進黨只會成為他人獲取政治利益的打手而已。國民黨方面,則祭出民主理論,說施明德的主張有負當初投票給民進黨的選民的托付,是自毀立場,不過是一場政治權謀。

國民黨現在也成了中共的老朋友了,不知黃光亞會否認同當年國民黨將「大和解」視為一場政治權謀的解讀呢?但如果他真誠相信香港需要「大和解」,那末他又是否有施明德的勇氣,去吩咐梁振英讓所有香港主要的政治力量,都能參與政治資源的分享?香港沒有台灣的統獨問題,原居民與其他市民也沒有出現過族群對立,要實現施明德式的「大和解」,理應非常容易。只是這種「大和解」,最大阻力恐怕來自一直主張政府需要強勢領導的梁振英本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