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巾幗梟雄


這半月下來,每逢值夜更下班,如選擇到家附近的茶餐廳充飢,時段剛好是CCTVB重播《巾幗梟雄》。

還記得當年開始留意到《巾幗梟雄》,也是獨坐茶餐廳等出餐之際,兩目無處聚焦,回望電視那一眼.,覺得那段片頭弄得精緻:只是用一張張色彩淡化處理的劇照,做成幾層layer,配以一段二胡的前奏,很有那種大時代背景中身處亂世的感覺。

記得很小的時候,無綫攝製過一套《太平天國》,由呂良偉做洪秀全,足足五十多集,那段印象使我對這一段歷史很感興趣,直至中學時候被同期發生的英法聯軍戰爭和辛酉政變等過程的時序搞到暈頭轉向為止。

到日後由亞視轉播《雍正皇朝》,對內地的電視劇從此改觀,還使我在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圖書館內,訪尋得雍正用滿洲話大罵八阿哥九阿哥「阿其那」「塞思黑」的上諭。無綫來來去去都在同一條古裝街拍的歷史劇,當然遠不及內地的大場面,不過有黎耀祥鄧萃雯當日被忽發善心地以實力派之名捧上一線,以李添勝的功力,的確也帶出戲味。

人到中年得到「實力派」的口碑,不管時來運到抑或好人有好報,得人家說你輸得不抵總好過話你贏得不值。如妃月下追韓信,演化為同治年間無錫龍頭米業的主僕,除了使賣飛佛吳唱K不算太惹人厭,也令岳華和謝雪心一展功架。岳華演得出一派儒商風範,而謝雪心過檔無綫後首演大反派,劇中的高潮位差不多全都出自她與鄧萃雯作對的時候,兩人同具壓場感但誰都搶不了誰的戲。

猶記得一四兩奶第一次攤牌,謝雪心說自古以來長幼有序,我兒是長子嫡孫,就算他敗了所有家業也屬天經地義;鄧萃雯回敬說若是一家酒家或緞綢莊,你說的話也是對的,但我們是賣米,那是關乎百姓的福祉。各有各的理由,互不相讓,但一家之業的興亡適逢剛起的戰亂,個別人物的賢愚不肖即與大時代糾結在一起,山河變色的漩渦底層,那百姓茍活的常狀,卻為百餘年後的平民提供了娛樂的素材。

其實任憑港劇的史實考據如何粗疏,這類歷史劇能得高收視總算是好事,至少讓我不用到嘉道理農場,也能見識真實蝗蟲的大小比例。可能我其心嚮往亂世也說不定,貪圖《大閘門》主角白景琦用一篤屎便能創業的景遇,危機四伏但機會處處。又或許為撫平自己浮冰底的頭巾氣,縱然一眾知心情理並茂勸我不要執著感情事,我依然自墮愁城,只為亂世變桑田後沉迷實現興滅繼絕之志。

就是不敢高估自己才需要幻想,可能生在一八七四,同樣性格的我也只能在難民的人潮中流離,頂盡在被炸彈碎片割破大動脈卻未失血過多之際,換到一個充當無名英雄叫女主角先走的鏡頭,遠眼望向逼近的烽火,回首處在絕望還力竭,仍留守最尾一起,哪怕歷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